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推进“一产为全市经济做贡献”,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等“四大中心”工作,凝心聚力,奋发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保持了稳中有进、好中向优的发展态势,为夺取疫情防控和“三农”发展双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2020年,预计全市一产增加值达到418亿元,同比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72元,同比增长5.8%。
一、2020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一)突出政治站位,农业发展“基本盘”更加牢固。坚持把做好“六稳”、落实“六保”作为重中之重,摆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筑牢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稳住农业发展的“基本盘”。
1.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节水灌溉、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等举措,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999.6万亩,总产470.9万吨,同比增长12%。新增高标准农田26.3万亩,新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5个,示范推广集成技术7项。小麦、玉米机耕机播率分别达到99.9%和95.7%。
2.“菜篮子”产品稳中有升。积极强化“菜篮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全市瓜菜和肉、蛋、奶品种日益丰富,效益不断提高。预计全市蔬菜(含食用菌)播种面积达到105万亩,产量达到52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7%和10.2%。水果种植面积93.2万亩,产量20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5%和7.5%。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8万吨、70万吨和7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9%、3.6%和10%。水产品产量达到1.8万吨,同比增长1%。
3.农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升。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建设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强力推进非洲猪瘟、“瘦肉精”、草地贪夜蛾等专项防控活动,扎实开展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保持了重大动植物疫病清净状态。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实现全覆盖,农产品二维码追溯试点达到357家,农产品检测合格率继续保持在99.9%以上。
(二)实施重点突破,农业综合产能持续向好。坚持把落实国辉书记提出的“一产为全市经济做贡献”指示要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调结构、复产能、强奶业、促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1.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紧紧围绕“作物品种、空间布局、产业组织”三大结构调整主线,以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为着力点,坚持顶层设计、统筹施策,不断调宽发展空间、调长产业链条、调高品牌效益、调出全新业态。全市共推广张杂谷16.63万亩,同比增长150.8%;中药材13.5万亩,产量达到4.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9.8%和48.4%。滹沱河高效观光农业产业园项目顺利完成,在沿线藁城、晋州、无极、深泽等4个县(市、区)共调整种植面积1.06万亩,建成豆蔻年华、稻谷飘香、春色满园等9个连片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
2.生猪产能加快恢复。充分发挥藁城、正定、新乐、晋州等四个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全市新建扩建深泽新希望六和等生猪规模养殖场93家,其中新建38家。预计全年生猪存栏达到209万头,同比增长21%,生猪存栏基本恢复到2017年底的90%,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7个百分点,为明年恢复到正常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3.奶业强市步伐加快推进。坚持以优质安全、绿色发展为目标,加快奶牛场智能化建设步伐,着力打造优质奶源基地。全国首家全智能化未来家庭示范牧场在赞皇开工建设,全年完成奶牛场智能化改造66家,累计建成智能化牧场137个,占全市总量的76%。全年奶牛存栏23万头,同比增长21%;乳制品产量120万吨,同比增长20%。
4.一二三产融合步伐加快。以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快推动“一产接二连三”“一产跨二进三”,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带动、融合化发展。年内,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15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75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106家,其中省级15家,占全省的10%。培育省级产业集群9个,营业总收入达到350亿元以上,新发展产业强镇1个,全市产业强镇数量达到4个,占全省的13%。
(三)强化绿色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提档升级。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理念,以“平山县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藁城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引领,加快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创建有机结合,推动全市生态农业发展。
1.绿色农业取得新发展。积极实施节水节肥节药行动,大力开展小麦农艺节水节本高产、蔬菜绿色发展、化肥减施增效、添加助剂协同农药减量增效、防灾减灾等集成技术应用推广,加快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提档升级,促进绿色高效农业发展。年内有15个企业的52个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证书,全市绿色食品认证总数达到152个,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1.1%,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4%。
2.农业清洁生产取得新成效。以藁城、鹿泉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区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洁净煤推广、农膜回收利用、土壤污染防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专项行动。年内,全市共确定洁净型煤需求23.5万户,34.7万吨。行唐、灵寿等11个有受污染耕地治理任务的县(市、区)基本完成治理任务,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3.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取得新拓展。坚持以都市型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集都市文明、田园风光、休闲娱乐、康养保健等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提高城乡居民的参与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全市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达到77家,其中国家级27家;建设省级生态休闲示范区11个;打造推介休闲旅游精品线路10条,赞皇、藁城、正定亲子采摘休闲农业游入选农业农村部2020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春、夏)精品景点线路。
(四)坚持靶向发力,乡村治理水平稳步提升。坚持以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双战双赢为目标,抓重点、补短板、促提升,乡村治理整体效能逐步提升,农村地区疫情保持了清净状态。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以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为载体,统筹推进“三农”领域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年内组织召开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暨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首届中国(正定塔元庄)乡村振兴高峰论坛等大型会议4次,配合省部级有关领导调研督导乡村振兴工作5次,深入开展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讲活动,编发《石家庄市三农工作要情》26期,创建市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区13个,其中省级3个。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推进。坚持以“五清三建一改”为主要内容,以厕所改造、垃圾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集中组织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年完成厕所改造提升22.3万座,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其中一类县、二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90%和85%以上。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覆盖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村达到85个,总数达到1019个。全年完成村庄清洁行动村3984个,创建村庄清洁行动示范乡镇101个,示范村1512个。17个涉农县(市、区)全部达到示范县标准。藁城岗上镇杜村被评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村级“乡风文明建设”典型。
3.农村地区疫情保持清净状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新冠疫情防控部署要求,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严格督导,实现了目标、责任、措施、落实“四到位”,实现了新冠疫情零感染、零发生。年内共派出防疫工作队7331个,基本做到了疫情防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漏一户一人。据统计,全年共排查村庄3944个、社区773个,累计走访农户349.5万户,排查人口1092.6万人。
(五)深化农村改革,乡村发展动能不断提升。坚持以巩固提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和强化农业综合执法改革等为重点,全面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进程,不断提高乡村发展新动能。
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坚持一手抓全国试点工作成果巩固,一手抓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提高,基本形成村“两委”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三驾马车”共同运行机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市4065个改制完成村、160个示范村全部完成验收,资金拨付到位;创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账管理试点48个、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示范试点63个。制定分账管理试点创建标准25项,总结发展模式典型7大类22个,入选省推进统分结合典型案例4个。栾城区在全省首个开通村银直联办公系统。
2.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运用有序推进。按照“全面覆盖、突出重点”的原则,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引发信访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建立调解仲裁机构,加强县、乡两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承包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有序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全年接待来信来访20余次,没有收到信访案件;全市16个(除新乐外)涉农村县(市、区)均已设立调解仲裁机构,乡村调解室全部完成建立;已在行唐、灵寿、赞皇、新乐、鹿泉、栾城等6个县(市、区)开展承包地经营权贷款业务,深泽已试运行股权流转交易业务。据统计,全市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村达到3618个,占应确权村的98%,颁证到户率达到94.1%。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425家,其中国家级37家、省级139家。新认定省级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30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2家,推荐申报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2家,鹿泉区绿康无公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十佳”农民合作社。全市新认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56家,总数达到616家。
3.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挂牌运行。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有关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高质量完成了职能调整、机构组建、编制划转、人员转隶等工作,综合行政执法新体制初见成效,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效能全面提升。全年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82件,罚没金额118万元。
(六)强化党建引领,机关向心力凝聚力持续提升。以市委巡查为契机,坚持抓制度、强纪律、严作风、促落实,机关党建、廉政、群团等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全局系统干部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持续加强。
1.党建工作扎实开展。认真落实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组织中心组学习13次;深入开展过“政治生日”活动,先后2次组织113名局机关党员集中过“政治生日”;党建信息化建设有效展开,党建在线考核成绩排名靠前;严格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双考核”制度,持续开展志愿服务入社区工作,先后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60余次。
2.党风廉政和意识形态工作深入推进。注重发挥机关纪委监督专责,定期开展作风纪律检查,完善全局系统政治生态档案,积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扎实开展机关作风纪律整顿、“解放思想大讨论”、“查问题、转作风、鼓干劲、争上游”等行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主阵地,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3.“三创四建”活动成效明显。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三创四建”专项工作方案、工作任务清单、考核办法及相关指标体系,圆满完成了各项规定动作。全年共迎接工作督导调研2次,明察暗访检查4次,组织效能评议4次,得到了有关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4.双问计工作成效显著。积极组织开展了“争创机遇问计省直、拓展形式问计于民”活动,形成了真问计、真落地、真见效的良好工作格局,为推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上台阶提供了有力保证。全年共向上问计争取省级意见建议200余条,争取省级以上资金89384.7万元,占全省下达资金总量的12%,同比增长6.9%;共开展向下专项集中问计活动5次,征集意见建议1300余条,局属职能范围内的意见全部得到圆满解决。
二、存在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够”:一是城乡融合发展不够平衡。尤其是城乡在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仍然较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医疗服务供给、社会保障体系等基本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二是政策支持不够到位。特别是缺乏创新性、接地气、一抓见效的好政策,尤其是在破解打通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正向流动的政策数量还不多、力度还不够大,尚未真正形成整合资源要素、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合力。三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突出表现为农业农村产业特色不明显,品牌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产品少,规模化发展不够,产业化水平不高。
三、2021年度工作设想
明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突出讲政治、谋发展、促和谐,按照“11136”工作思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聚焦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三大重点任务,着力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强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加快奶业振兴和防控重大动植物疫病等六项重点工作上求突破,确保农村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大幅提升,为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做出新贡献。
(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遵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着力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乡村,推进新治理。着力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行动,按照“示范引领、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石家庄样板”,当好全省排头兵。
(二)持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发展滹沱河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带和太行山中药材产业带为重点,加快强筋麦、张杂谷、中药材等农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环省会“三区一县”和“两高一场一河”为重点,继续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建、休闲农业品牌争创工程,全面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提升农业的观光感、居民的参与感和农民的获得感,着力打造一批都市型现代农业精品线路、精品景点、休闲品牌和现代农业精品园区。
(三)聚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和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重点,持续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提升。2021年,计划改造提升厕所10万座。继续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在176个村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健全维修服务、粪污转运和资源化利用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实现厕所坏了有人修、粪液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利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行门前“三包”制度,探索山区偏僻村庄生活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破解运输成本过高难题。
(四)着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坚持以“改的好、用的好、管的好”为目标,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落地,巩固拓展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县、乡两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优,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保持在75家以上,市级龙头企业保持在300家以上;省级联合体保持15家以上,市级联合体总数保持106家以上。
(五)全面加快奶业强市建设。以实施奶业振兴为目标,对标国际一流,继续实施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乳制品加工领军企业培育、乳品质量提升和乳品知名品牌创建“四大工程”。优化奶业产业布局,积极发展国产精品奶牛良种,加强优质饲料基地建设,推动奶牛养殖转型升级。抓好原料奶质量和乳制品质量,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以标准升级带动产品升级。支持君乐宝、三元等乳品龙头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奶业和乳制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努力争创国际知名品牌。
(六)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机制,提高县级监管、监测、执法能力建设。推进农业地方标准制定和宣传贯彻,加快绿色产品认证,确保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0%以上。加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力度,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隐患排查,抓好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加大国家和省级农安县建设力度,加强动态管理,追溯“六挂钩”进程,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七)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进程。加强和巩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模式,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力抓好非洲猪瘟、畜间炭疽及人畜共患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群体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建设,力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稳定在90%、97.5%、75%、95%以上。
(八)全力加强机关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工作要求,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到农业农村发展各个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工作机制,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选好配强班子队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以市委巡察整改为契机,深入开展作风纪律整顿、常态化政治性警示教育、民主生活会等活动,严肃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纪问责,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机关良好生态环境。